海外巨头国内大厂都在押宝,智能眼镜这波要起飞
2025-07-10 17:23:30

朋友们,最近这消费电子圈儿,可真是热闹非凡啊!感觉就跟这七月的天气似的,热度蹭蹭往上窜。特别是智能眼镜,简直成了“当红炸子鸡”,各种新品发布会一个接一个,看得人眼花缭乱。不光新品多,背后的产业链公司业绩也是“涨声一片”,连带着整个消费电子板块在股市上都表现挺亮眼。很多分析师大佬都在喊:智能眼镜的风口,这次怕是真的要来了!投资机会也隐隐浮现。



一、新品发布会“卷”上天,巨头玩家纷纷入场


今年夏天,感觉科技圈大佬们都跟约好了似的,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了智能眼镜这块宝地。为啥?因为它被看作是AI技术真正走进咱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超级酷的入口!智能手表、手环啥的都玩得差不多了,这戴在脸上的智能眼镜,成了新的“兵家必争之地”。


海外巨头动作频频:那个社交软件起家的海外科技巨无霸(就是改名字那个),在智能眼镜上可是下了血本。他们跟全球顶尖的眼镜制造商深度合作,搞出了两代产品。第一代合作款的智能眼镜,大家可能有点印象。最近,他们又憋了个大招,联手推出了一个更独立、功能更强的系列新品,据说7月11号就要开抢预售了!更劲爆的是,有消息说,这家巨头直接砸重金(几十亿欧元级别的!)收购了合作方接近3%的股份,这决心,杠杠的,摆明了要在智能眼镜赛道里当老大。


国内大厂不甘示弱:咱国内的大厂们也没闲着。就在前不久,一家以手机和智能家居闻名的大公司,在他们那个“人车家全生态”的大会上,高调发布了自家的首款智能眼镜!他们家的老板亲自站台,介绍得那叫一个详细:高清镜头(1200万像素呢!),能沉浸式拍照录视频,能直接用第三方APP打视频电话、搞直播,还能实时分享你眼前看到的画面!更贴心的是,它还能秒变开放式耳机听音乐。这功能堆的,感觉是要把手机的部分活儿都给抢了啊!


专业玩家持续发力:除了这些巨头,专注于消费级AR眼镜的国内品牌也没停步。最近他们也一口气推出了好几款新品,包括性能更强的旗舰级AR眼镜(秋果Wigain XR眼镜)、新一代便携式“口袋电视”系列,还有主打AI拍摄功能的轻便款智能眼镜。产品线覆盖了不同需求和场景。


这感觉就是,以前是概念机、工程样机,现在是真的开始大规模推向市场了!技术成熟度在提升,成本也在想办法往下压,消费者能买到、用得起的产品越来越多了。这架势,明显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普及铺路啊。

二、产业链公司“笑开花”,业绩增长底气足


新品扎堆发布的背后,是整个产业链的繁荣。最近,好几家做消费电子零部件的上市公司都发了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那数据,真是相当亮眼,透着一股“丰收”的喜悦。


某全球电子代工巨头:预计上半年净利润能达到惊人的119亿到121亿多人民币,同比增长接近37%到39%!这体量,这增速,绝对是行业晴雨表。



某国内知名芯片设计公司:预计上半年营收约20.5亿,同比暴增64%左右!净利润更是夸张,预计在5.2亿到5.4亿之间,同比增长高达185%到195%!这增速,坐火箭了吧?


另一家专注于无线通信芯片的公司:预计上半年营收在12.2亿到12.5亿,增长33%到36%;净利润2.5亿到2.7亿,增长65%到78%。同样是非常稳健且快速的增长。


这些公司都是消费电子产业链上的关键角色,涉及芯片、模组、代工组装等核心环节。它们业绩的集体向好,强有力地证明了整个行业,特别是以智能眼镜为代表的新兴智能硬件领域的强劲复苏和增长动能。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是真金白银的数据支撑!


三、市场数据“节节高”,未来前景一片光明


光看公司业绩可能还不够直观,咱再看看权威机构的市场数据。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的全球智能眼镜市场报告:


全球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达到了148.7万台!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飙升了82.3%,几乎翻倍!IDC还预测,2025年全年全球出货量将达到1451.8万台,同比增长42.5%。这增长势头,相当猛!


中国市场:表现更是“一骑绝尘”!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就干到了49.4万台,同比增长幅度高达惊人的116.1%!翻倍还多!IDC预测,2025年中国市场全年出货量将达到290.7万台,同比增长121.1%!这增速,放眼全球都是“领头羊”。

为啥中国市场这么猛?业内专家,比如中国银河证券的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就点明了:这叫“政策与AI双轮驱动”!一方面,咱国内的“国补”政策(针对消费电子的各种补贴和刺激措施)效果显著,有效激活了中端市场,带动了手机、平板这些传统品类的结构性复苏。另一方面,AI技术浪潮汹涌澎湃,像智能眼镜这种新形态产品,正好踩在了风口上,商业化落地的速度大大加快。两者结合,爆发力自然惊人。


四、投资机遇“浮水面”,机构大佬怎么看?


面对这么火热的局面,市场最关心的当然是:这里面的投资机会到底在哪?值不值得关注?各大券商的分析师们最近也密集发声,给出了他们的研判。




看好行业大趋势:方正证券的分析团队认为,现在各大厂商都在积极开发、推出AI智能眼镜新品,2025年绝对是个“智能眼镜集中发售大年”。这种密集发布和竞争,会加速整个产业链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对整个生态是大利好。


强调产品独特价值:华鑫证券的传媒新消费首席分析师讲得挺形象。她说,AI智能眼镜是从传统眼镜“进化”来的智能穿戴产品,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获取和交互的便捷性。想想看,跟手机、电脑比,它最大的好处是能解放你的双手!而且能提供更沉浸式的交互体验(比如信息直接显示在你眼前),这才是未来AI技术真正“落地”、融入生活的好载体。


拆解产业链机会:这位分析师还详细拆解了产业链:


上游:主要是各种硬件“模组”和零部件的供应商。比如让眼镜能“看”的光学模组(摄像头、传感器)、能“显示”的显示模组(屏幕或投影技术)、能“听”和“说”的音频模组(喇叭、麦克风)、能感知环境的传感器模组(动作、光线等)、实现交互的模组(手势、语音识别),还有电源、结构件(镜框、镜腿)等等。这些硬件技术的突破和成本控制是关键。


中游:主要是软件、操作系统厂商,还有提供核心“大脑”的AI大模型公司。眼镜要智能,软件和算法是灵魂。


下游:就是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了。


定调“爆发元年”:中信建投证券的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观点更鲜明。他认为,在AI大模型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多模态融合、向手机等终端设备迁移部署)的背景下,“AI+硬件”的结合正在各种应用场景快速落地。各方玩家(科技巨头、手机厂商、创业公司、甚至运营商)都看到了机会,纷纷积极布局。所以,他明确提出:2025年就是智能眼镜市场的“爆发元年”!这个定性非常重要。


关注应用与国产化:财信证券的研究分析师则提醒大家关注“AI应用端”产业链。随着硬件逐步成熟,市场会越来越重视AI在这些硬件(如智能眼镜)上能跑什么酷炫、实用的应用(比如实时翻译、导航叠加、信息识别、远程协作等)。同时,他特别指出,受益于国产化率提升方向的消费电子产业链公司尤其值得关注。这意味着在核心零部件、技术、供应链上实现自主可控的公司,可能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投资价值。


风已起,路且长,机会需精挑细选


综合来看,这个夏天智能眼镜领域的热闹非凡,绝非偶然。它是技术演进(AI大模型、光学显示、传感器等)、市场需求(便捷交互、场景化应用)、政策支持(消费刺激)以及产业链成熟度提升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


巨头们真金白银的投入、扎堆发布新品,产业链公司亮眼的业绩增长,以及IDC预测的强劲市场数据,都在清晰地传递一个信号:智能眼镜正从一个“未来概念”加速走向“现实消费”。2025年,作为被多家机构点名的“爆发元年”,确实值得高度关注。


对于咱们普通投资者来说,机会确实存在,但也不能盲目追高。关键是要沿着产业链深入挖掘:


1.上游核心零部件:关注在光学(尤其是微型化、高性能镜头和显示技术)、声学、传感器、芯片(处理AI任务的能力)、电池(续航)等关键领域有技术壁垒或成本优势的公司。国产替代逻辑强的细分领域尤其值得重视。


2.中游软件与AI能力:关注能为智能眼镜提供优秀操作系统、交互体验、以及集成强大且适合端侧运行的AI模型能力的公司。


3.下游品牌与渠道:关注那些产品定义能力强、用户体验好、有品牌号召力或强大渠道资源的终端品牌。谁能率先推出“杀手级应用”,解决用户痛点,谁就可能赢得市场。


4.整体行业景气度:消费电子行业整体回暖,叠加AI创新驱动,板块的贝塔(系统性)机会也不容忽视。


当然,任何新兴市场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用户体验(舒适度、续航、隐私担忧)、应用生态的丰富度、价格门槛的进一步降低,都是需要持续突破的挑战。


但无论如何,智能眼镜这趟高速列车,汽笛已经拉响,车轮开始转动。它不仅仅是一副能“看”的眼镜,更是我们连接数字世界、获取信息、进行交互的一扇新窗口。这个夏天的新品潮,或许只是未来智能生活图景的一个精彩序章。风口之上,机会与挑战并存,咱们不妨擦亮眼睛(无论是肉眼的还是智能的),保持关注,理性分析,或许能在这波浪潮中发现属于自己的价值宝藏。


你觉得呢?这副能“思考”的眼镜,会成为你下一件必入的科技潮品吗?

核心产品
    联系方式
      Public QR Code
      官方公众号
      Affairs QR Code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