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别被“风口”俩字吓住,数字人到底能干啥?
说白了,AI数字人就是一条“把真人数字化、再让AI驱动”的生产线:先捏脸、再配音、最后让大模型学会说话和做表情。早期它只能念稿子,现在能直播、带货、办业务、陪聊,甚至还能当城市代言人。
1.直播电商:真人下播后,数字人无缝接上,深夜流量一点不浪费。京东云言犀的数据显示,闲时直播转化率能提升30%,成本却不到真人1/10;
2.文旅景区:数字导游“华诗远”7×24小时在线,不会嗓子哑,也不会忘词,把景区故事讲出花来;
3.金融柜台:浦发银行的“小浦”、交通银行的“姣姣”,理财问答、业务办理一把抓,一天办的业务比柜员一周还多;
4.教育课堂:老师录一次课,数字分身就能自动生成20倍量的教学视频,还能课后1对1答疑;
5.媒体播报:央视NBA直播里,数字人手语主播同步翻译,冬奥会开幕式也露过脸。
一句话总结:凡是需要“人出面、重复讲、全天候”的场景,数字人都能插一脚。
二、为啥偏偏今年爆发?技术×成本×需求,三根导火索一起点燃
1.技术:大模型让数字人“长脑子”
过去做数字人,动作、表情、口型得靠后期一帧帧修;现在文心、盘古、LatentSync这类大模型直接“文本驱动”,输入脚本就能生成口播视频,唇形误差肉眼难辨;
2.成本:从几万降到几百,甚至两位数
2022年一个3D超写实数字人动辄10万+;2025年京东言犀把成本压到三位数,百度慧播星直接喊出“千元级”。硬件也不再挑剔,一张消费级显卡就能跑;
3.需求:流量贵、真人贵,老板们等不及
平台算法越来越卷,真人主播薪资水涨船高,还要休息。品牌方一算账:闲时流量白白浪费,不如请个不会睡觉的数字人顶上。结果一试,ROI高得离谱,于是集体真香。
三、产业链拆解:谁在闷声发财?
1.技术层:做“造人”工具箱
把捏脸、驱动、渲染、语音合成打包成PaaS/SaaS,按分钟或订阅收费。典型做法是“平台化”——把素材库、知识库、动作库一股脑丢给B端,客户像拼乐高一样拼出自己的员工。
2.应用层:卖“数字劳动力”
直播带货、短视频批量生成、客服坐席、虚拟老师……按效果付费,或直接打包成“代运营”。一条短视频真人拍要5000,数字人批量做只要50,还包配音、字幕、后期。
3.运营层:做“养成系”MCN
帮品牌养数字IP,给数字人做人设、写剧本、搞流量。真人MCN那一套,复制到虚拟人身上同样适用,而且不会闹解约。
四、案例显微镜:跑得最快的三条赛道
1.直播电商:日不落直播间
百度“罗永浩数字人”首场直播1300万人围观,GMV5500万,部分品类反超真人首秀;
京东云言犀“618”5000个品牌同时开播,40万小时连轴转,1亿人次观看。
2.金融客服:7×24小时不下线的理财经理
交行“姣姣”、中信“小信”已覆盖50%以上国有大行,85%问题秒回,满意度90%+;
银行算盘一打:一个数字员工≈3个真人坐席,全年无休,不用五险一金。
3.文旅宣传:省预算的城市代言人
济宁“孔小礼”穿汉服讲论语,抖音一条视频播放量破千万,带动线下研学团爆满;
临洮“貂蝉”当虚拟主播,一晚卖出2000单景区门票,成本只是真人代言的零头。
五、钱景有多大?数字说话最直观
市场规模:2024年中国AI数字人市场41.2亿元,同比增长85.3%;IDC预测2029年冲到250.5亿元,年复合增速43.5%;
带动效应:2022年虚拟人带动周边产业1866亿元,2025年预计6403亿元,足足翻3倍多;
换算一下:一条千亿级赛道,每年还保持40%以上增速,在互联网红利见顶的今天,这种速度堪称“高铁”。
六、上车指南:个人、企业、投资人各怎么玩?
1.个人创作者
零门槛工具:用SaaS平台上传照片+声音,10分钟生成2D数字分身,接短视频商单、录微课、做书单号;
进阶玩法:学会写提示词+脚本,一个人就是一支短视频团队。
2.中小企业
先别急着自建,用“代运营”试水:把闲时直播、客服、短视频交给数字人服务商,按效果付费,最快一周上线;
数据跑通后,再考虑买断形象IP,打造品牌专属员工。
3.投资人
盯“平台型”公司:技术全栈、手握大模型、生态开放,具备SaaS化扩张能力;
盯“垂直场景”龙头:在直播、金融、文旅任一细分做到市占率前三,现金流稳定可复制。
七、别只看见肉,也得看见骨头:三大暗礁提前预警
1.数据隐私与伦理
数字人越像真人,越容易伪造身份、合成诈骗。监管已在路上,采集人脸、声纹必须拿到授权;
2.内容同质化
当人人都会用模板,观众会审美疲劳。未来拼的是IP运营和剧本创意,而非单纯技术;
3.技术迭代太快
今天领先的渲染引擎,明天就可能被开源模型秒杀。押注单一技术路线风险极高,生态和场景落地能力才是护城河。
八、未来5年,数字人会走到哪?
1.全真交互:从2D直播升级到3D全息,在AR眼镜里面对面聊天;
2.多模态情感:不仅能说话,还能识别你的情绪,用表情+语气实时共情;
3.“一人千面”:同一个数字人根据用户喜好变换形象、声音、话术,真正做到千人千面;
4.法规完善:数字人持证上岗,区块链存证防止假冒,行业标准统一。
如果把AI产业比作一桌麻将,数字人就是刚摸上来的“万能牌”,缺啥补啥:直播缺时长,它补;客服缺人手,它补;品牌缺IP,它补。技术成熟、成本打骨折、需求嗷嗷待哺——三个条件同时发生,才叫真风口,而不是一阵风。
现在牌桌已经开局,筹码快速往中间堆。你是选择围观,还是下场摸一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