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押注的下张王牌:人工智能+一切!
2025-08-07 15:59:59

国务院常务会议刚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关键窗口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人工智能已具备解决现实场景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产业降本增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日益凸显。一个全民参与的“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窗口期已至:时不我待的机遇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技术跃进与应用普及浪潮。相较于数年前AI初露锋芒之时,如今各种模型不仅在自然语言处理上更加精准流畅、富有创造力,更在多模态理解、复杂推理、上下文记忆长度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技术落地的门槛正经历断崖式下降——训练和推理成本大幅降低,工具链更趋完善。


这个窗口期标志着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产业应用的转折点。各行各业的实践者都能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地利用AI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运营效能、创造全新价值。一位长期观察人工智能发展的专家指出:“‘关键窗口期’决定了其极为宝贵且转瞬即逝。技术迭代正以指数级速度增长,而市场先行者已在加速构建技术壁垒、积累宝贵数据、占领用户心智。”


产业基础:中国AI生态渐成


我国已形成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人工智能产业体系。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已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产业链覆盖芯片、算力、数据、平台、应用等各相关环节。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数据基础也在快速扩张——全国数据生产量已达41.06泽字节,同比增长25%;高质量数据集数量同比增长27.4%,为人工智能模型的研发和训练提供了坚实后盾。


在应用层面,人工智能大模型已在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加快落地,深度融入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国产人工智能产品不仅在千亿级参数规模、多模态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更在办公协同、教育普惠、工业设计、内容创作等场景中构建了覆盖多个领域的智能应用生态。


政策发力:从顶层设计到千行百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明确将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同时着力优化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夯实算力、算法、数据、开源、人才、安全等方面基础,加快形成动态敏捷、多元协同的人工智能治理格局。


地方层面已率先行动:


北京推出专项计划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广东出台措施打造“人工智能+”地方方案;


天津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赋能千行百业。


这些政策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人工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科研”“人工智能+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




企业响应: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意见》审议通过,各领域企业已蓄势待发,积极拥抱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


网络安全领域:某科技集团依托在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领域的技术积淀,构建“全链路”安全能力体系助力“人工智能+”行动实施。


先进制造领域:某显示技术龙头企业高级管理者表示:“人工智能加快向制造业各领域渗透,数实融合发展步入快车道。中国制造业必须抓住机遇,深度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产业融合。”该企业正通过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围绕边缘智能、AI、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加大投入,运用AI大模型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构建新型工业化能力。


新能源领域:某储能龙头企业与AI头部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拓展“AI+储能”边界。人工智能已全面渗透到其储能业务链的各个环节,推动储能系统从“功能设备”向“智慧能源决策中枢”跃升。


“+”向何方:改变就在眼前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具有深远意义:


驱动产业升级: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各环节,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解决成本上升、效率瓶颈、创新不足等问题,同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塑造增长新动能:通过人工智能激发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带动算力、数据、网络等关联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催生全新产品和服务,创造前所未有的市场需求。


赋能高质量发展: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通过人工智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智能化、个性化和体验升级,提升产品与服务附加值。


随着政策落地与企业创新共振,人工智能将如春雨般渗透进社会经济的毛细血管。它不再悬浮于实验室与科技头条,而将成为车间里的质检员、医院里的辅助诊断师、课堂里的个性化辅导员、城市交通的智能调度员。


未来你准备好了吗?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负责人明确表示将持续优化消费供给,积极培育国货“潮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消费,加力创新应用场景。这意味着人工智能不仅改变生产方式,更将深度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当70岁的老人通过AI语音助手轻松预约挂号,当山区学生通过AI教学系统获得个性化辅导,当新能源汽车通过AI算法优化充电方案节省电费——这些看似微小的场景变革,正在编织一张覆盖14亿人的智能服务网络。


窗口期不等人。人工智能已不再是“是否参与”的选择题,而是“如何参与”的必答题。当政策东风、技术成熟与市场需求三重叠加,中国正迎来重塑全球科技产业格局的历史性机遇——这一次,我们站在了浪潮之巅。

核心产品
    联系方式
      Public QR Code
      官方公众号
      Affairs QR Code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