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世界中的“身体”:具身智能在数字空间中的作用
2025-08-29 16:50:36

近年来,科技领域的概念更迭频繁,几年前,“数字空间”曾是行业焦点,大量资本涌入虚拟现实硬件、虚拟平台和数字人应用。然而热潮逐渐退去,人们开始意识到,单靠虚拟视觉和封闭生态难以支撑起一个可持续的数字未来。几乎在同一时期,另一个概念——“具身智能”——逐渐进入主流视野。它不像数字空间那样强调构建完全的虚拟世界,而是关注智能体在真实环境中的感知、认知与行动能力。



那么,具身智能与数字空间之间是否存在实质性的联系?它是否是实现“进入虚拟世界”这一目标的前提?这些问题不仅涉及技术路径的选择,也关系到未来数字社会的发展方向。


一、什么是具身智能?什么是数字空间?


具身智能是指智能系统具备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通过执行器作用于环境,并在与环境的交互中实现认知和决策的能力。它强调“身体”在智能行为中的作用,不同于仅依赖数据推理的“非具身人工智能”。常见的具身智能系统包括机器人、无人机、智能车辆,也包括具备行为能力的虚拟代理。


数字空间则是一个集成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数字孪生和区块链等技术的沉浸式数字空间。它试图构建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社会系统,支持用户在其中的社交、经济和文化活动。其核心支撑技术包括VR/AR头显、三维建模、实时渲染和虚拟经济体系。


尽管两者在技术表现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共享一个共同目标:拓展人类体验和能力的边界。


二、具身智能与数字空间的交叉点


尽管数字空间侧重于虚拟体验,具身智能侧重于实体行动,但二者在三个层面存在显著交叉:


第一,具身智能为数字空间提供身体性沉浸。传统的虚拟现实体验主要依赖视觉和听觉,而真正的沉浸感应包括触觉、运动反馈和肢体交互。例如,在虚拟会议中,如果与会者不仅能看到彼此的影像,还能通过虚拟身体做出手势、移动物品甚至模拟触感,会议的真实感和沟通效率将大大提高。这种能力离不开具身智能中的动作生成、多模态感知和物理模拟技术。


第二,数字空间成为具身智能的训练环境。在现实世界中训练机器人成本高、风险大,而虚拟环境可以提供高度仿真的物理场景,支持智能体进行大规模试错学习。例如,一个具身智能系统可以在数字孪生工厂中模拟抓取、搬运和装配任务,待行为成熟后再迁移至真实机器中执行。这种“虚拟训练-实体执行”的模式已成为机器人学习的重要范式。


第三,两者共同推动交互方式的升级。目前的VR设备仍以手柄和手势为主进行交互,方式单一且不够自然。而具身智能技术能够实现对用户身体动作的精细捕捉、理解和反馈,从而形成更符合直觉的交互方式。例如,结合人体运动建模的视觉系统可以预测用户的动作意图,使虚拟场景中的反馈更加实时和准确。


三、具身智能是进入数字空间的前提吗?


对于这一问题,存在两种不同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具身智能是真正实现数字空间沉浸感的前提。没有身体参与的虚拟体验,如同观看电影而非亲身参与剧情。只有通过具身交互,用户才能获得“在场感”,从而不再只是观察虚拟世界,而是真正“进入”其中。此外,虚拟世界中的经济活动——例如制造、交易和使用虚拟物品——如果需要符合现实逻辑,就必须依赖具备行动能力的代理。这些代理可以是人控制的虚拟化身,也可以是AI驱动的虚拟机器人。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具身智能并非数字空间的必要条件。数字空间的核心在于构建具有社会属性和经济系统的数字空间,即便没有复杂的身体交互,用户仍可在其中进行社交、娱乐和交易。另一方面,具身智能技术仍处于发展早期,硬件成本高、技术成熟度低,将其视为数字空间的前提会大大提高实现的难度。更有批评者指出,数字空间本身已是一个过度炒作的概念,真正代表未来的是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结合,而非完全虚拟的世界。


四、从虚到实:产业重点的转移


无论具身智能是否被看作数字空间的前提,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资本与政策的关注点已从虚拟世界转向虚实结合的应用场景。


在企业层面,纯粹的虚拟平台吸引力正在下降,而能够提升实体业务效率的技术更受青睐。例如,制造业利用数字孪生和具身智能系统实现柔性生产,物流企业采用无人车和无人机进行仓储和配送。这些应用不追求构建完整的虚拟世界,而是强调以智能手段增强现实世界的运行效率。


对个人来说,与其期待在虚拟空间中工作和社交,不如适应与具身智能系统协作的现实。例如,服务机器人、智能辅助设备等正逐渐进入日常生活和职场环境,与之有效配合将成为一项重要技能。


在政策层面,此前多地推出的“数字空间产业园”或“数字空间先导区”正在向“智能制造示范区”“数字经济基地”等方向转型。政府更关注低空经济、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具有明确落地场景的领域,而非概念性的虚拟平台。


五、未来方向:虚拟与现实的融合


数字空间的概念或许正在淡化,但它所代表的技术方向——虚拟与现实融合——却仍在演进。而具身智能正在其中扮演桥梁角色。


一方面,具身智能推动“虚拟即现实”。智能系统在虚拟环境中学习的行为可以无缝迁移到现实执行,虚拟空间从而成为现实世界的训练场和调试环境。


另一方面,数字孪生+具身智能正在成为新范式。不同于完全虚构的数字空间,数字孪生强调对现实系统的映射与管理,而具身智能则赋予这些数字映射体以行动和干预能力。例如,城市级的数字孪生系统可以模拟交通流、能源分配和应急响应,并由具身智能算法生成控制策略,最终影响实际城市的运行。


从更广的视角看,具身智能和数字空间原本就不应被看作对立的选择。智能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并非替代现实或完全逃离现实,而是增强人在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中的能力。无论是虚拟环境还是实体机器,其意义都取决于是否能够服务于人类在认知、沟通和行动上的真实需求。


具身智能与数字空间之间的关系可以被概括为“身体”与“舞台”的关系:没有智能的身体,虚拟舞台再华丽也无法真正参与;而没有舞台,身体的能力也缺乏发挥的环境。但从目前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实践来看,纯粹虚拟意义上的“数字空间”已不再是焦点。取而代之的是以具身智能为执行端、以人工智能为决策核心、以数字孪生为试验场景的混合型架构。


因此,真正重要的问题不再是“我们能否进入虚拟世界”,而是“智能技术如何更好地进入并改善我们的现实世界”。无论是虚拟还是实体,最终的价值都应落在对实际场景的支持上——提升效率、丰富体验、拓展能力。而这也应是所有技术发展的根本方向。

核心产品
    联系方式
      Public QR Code
      官方公众号
      Affairs QR Code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