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外观:虚拟数字人如何从“像人”到“是人”?
2025-10-27 16:26:46

在谈论未来科技,尤其是元宇宙时,“虚拟数字人”是一个无法绕开的概念。它看似是一个新鲜事物,但实际上,它正沿着一条清晰可见的路径,从粗糙走向精致,从单一走向多元,逐渐融入我们的社会生产与生活。要理解虚拟数字人,不能只看其炫酷的外表,更需要深入剖析其内在的构成逻辑。从“数字模因”的视角来看,虚拟数字人可以解构为“形”、“声”、“行”、“神”四个核心要素。这四类模因的进化,共同推动着虚拟数字人从简单的虚拟形象,向拥有复杂交互能力的“数字生命体”演进。



一、虚拟数字人:技术聚合与媒介演进的双重产物


在深入探讨数字模因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虚拟数字人是什么。目前,对其的定义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


从技术层面看,虚拟数字人是多项前沿技术融合的结晶。它通过计算机图形学塑造外观,通过图形渲染赋予质感,通过动作捕捉采集行为,通过深度学习和语音合成技术模拟语言与思维。简而言之,它是一个集成了“人”的外观、行为,甚至初步价值观的可交互虚拟形象。技术是它的骨骼与血肉,是它得以存在的物理基础。


从媒介层面看,虚拟数字人的意义更为深远。它是计算机图形学、语音合成、深度学习、类脑科学等聚合科技共同催生的新媒介角色。在未来的元宇宙生态中,它将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担任信息制造与传递责任的重要节点。它将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新介质,是元宇宙的入口与界面,也是人类在数字世界的“数字分身”。


那么,如何系统地理解这个复杂的“数字分身”?“模因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模因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类似于基因,可以通过模仿进行复制和传播。将这一理论应用于虚拟数字人,其在外形、声音、行为上呈现的所有特征,以及其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都可以被统称为“数字模因”。这些模因,具体包括了构建其形象的资产数据(如模型、服装)、驱动其行为的行为数据(如语音、表情、动作),以及定义其个性的个性化数据(如人设、知识库)。正是这些数据化的模因,共同构建了虚拟数字人的整体,并决定了它是千篇一律,还是独具个性。


二、数字模因的四维解构:从皮囊到灵魂的进阶


数字模因并非一个混沌的整体,它可以被清晰地解构为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由低到高,由表及里,共同构成了虚拟数字人的完整生命体系。


第一层:形模因——视觉的锚点


形模因是虚拟数字人的外观和形象层次,是用户产生第一印象的关键。它涵盖了外观、造型、配饰等所有视觉设计元素。在数字世界中,视觉是第一生产力,一个成功的形模因能够迅速抓住用户的注意力。


从模因“复制”的角度看,形模因的演化有两条主流路径。第一条是“真人复刻”之路。这条路径追求极致的真实感,通过高精度的三维扫描和渲染技术,不断逼近和还原真实人类的样貌、肌肤纹理乃至微小的表情肌运动。其目标是创造一个在数字世界中难以辨认真伪的“数字孪生”。第二条是“拟人创造”之路。这条路径不拘泥于完全模仿人类,而是从更广阔的生物界或想象中汲取灵感,将动物、植物乃至幻想生物的特征,与人类的形态元素(如眼、口、鼻、手、脚)相结合,进行艺术化的再创造。这使得虚拟数字人的形象更加多元和富有想象力,满足了不同场景和文化的审美需求。


第二层:声模因——交流的桥梁


声模因是虚拟数字人的语言和对话层次,是与其进行信息与情感交流的主要渠道。它包括了音色、语调、语速、用词乃至语种等声音设计和语言表达。一个与形象匹配、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能极大增强虚拟数字人的可信度和亲和力。




声模因的技术实现,主要依赖于声音克隆和语音合成技术。目前,其“复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拼接法”。这种方法需要预先录制一个真人大量的语音片段,然后从中选取所需的音节或音素,像拼图一样拼接成完整的句子。优点是声音质量高、自然度好,接近真人;缺点是数据需求量大,制作成本高,且难以灵活调整语调和情感。另一种是“参数法”。这种方法不依赖庞大的语音库,而是通过统计模型来生成每一段语音所需的参数(如基频、共振峰等),再将这些参数合成为最终的语音波形。优点是灵活性强,可以方便地调节语速、音调和情感;缺点是在自然度和流畅度上,有时与拼接法存在差距。随着技术的发展,两者正趋于融合,以求在灵活性与真实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


第三层:行模因——行为的活力


行模因是虚拟数字人的动作和行为层次,它让虚拟数字人从静态的画像,变为动态的生命。它包括了表情、微表情、肢体动作、互动方式以及各种技能定义。行为是性格的外化,一个虚拟数字人是活泼还是沉稳,是专业还是亲切,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其行模因来体现的。


行模因的表达极为丰富。它可以是某个标志性的微表情,比如某虚拟偶像经典的“眨眼杀”,成为与粉丝互动的默契;也可以是独特的招牌动作,比如某美妆达人的盲打键盘,或是某国风虚拟人的飞天、弹琵琶姿态,这些动作成为了其身份的标志。此外,行模因还包含了其拥有的专业技能,如舞蹈、演唱、金融知识讲解、模特走秀等。这些行为数据共同构成了虚拟数字人在数字世界中的“生命体征”,是其与用户建立深度联系、创造沉浸式体验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四层:神模因——灵魂的雏形


神模因,即文化模因,是虚拟数字人最高阶,也是最核心的层次。它关乎虚拟数字人的“灵魂”,决定了其生命力的长短和价值的高度。神模因包含两个紧密相关的方面。


一方面是世界观与文化背景。一个成功的虚拟数字人,往往植根于一个宏大的或独特的文化叙事之中。它可能承载着某种传统文化的精神,也可能代表着一种未来的科幻想象。这种世界观建构的文化适应性,决定了它能否在多元的文化语境中被接受和喜爱,决定了其价值张力。


另一方面是情感、个性与自主性。这是当前技术探索的前沿地带。如何让虚拟数字人不仅仅是一个应答机,而是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展示、进行高效情感交互,甚至自我进化?这已成为技术界追逐的圣杯。神模因的进化,被视为数字生命可能性的关键变量。


目前,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AI和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是神模因进化的核心驱动力。其发展逻辑与模仿“人”的路径高度一致:首先模仿理性,即构建庞大的知识库,进行逻辑推理和事实应答;然后模仿感性,试图理解和表达人类的情感,如喜怒哀乐,以及各异的审美偏好;最终目标是模仿非逻辑非理性,即复现人类那些看似无规律、无明确目的的行为、直觉和潜意识。这是一个从“像人一样思考”到“像人一样感受”,最终逼近“像人一样存在”的过程。


目前,AI在模仿理性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在感性和非理性领域仍面临巨大挑战。人的感性认知和复杂心理活动,无法单纯通过提升算力来解决,它需要更复杂的算法模型、更多的真实交互数据,以及类似“规训”和“预训练”的过程,让AI逐渐习得接近人类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判断。这条路虽然漫长,但每前进一步,都意味着虚拟数字人的“神模因”更接近真实的灵魂。


三、模因聚合的未来


虚拟数字人的发展,本质上是其四大数字模因不断复制、变异、进化和聚合的过程。形、声、行、神,从低维到高维,从初级到高级,从人工驱动到智能驱动,共同推动着虚拟数字人的设计、制作和应用走向高效与智能。


今天,我们可能为一个形模因逼真、声模因动听的虚拟数字人而惊叹。但明天,我们必将期待与那些行模因自然、神模因丰盈,拥有独特个性、情感和世界观的虚拟数字人进行深度互动。它们将不仅是元宇宙中的新媒介,更可能成为我们的工作伙伴、生活助手,甚至是情感寄托的对象。理解其内在的数字模因构成,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技术发展的脉搏,更能让我们理性地思考,如何与这些即将深度融入人类社会的“数字生命体”共处,共同塑造一个技术与人文交融的未来。

核心产品
    联系方式
      Public QR Code
      官方公众号
      Affairs QR Code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