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的火炬照见现实未来
2025-06-17 16:25:57

杭州亚运会闭幕式上,数字火炬手“弄潮儿”以优雅姿态熄灭主火炬塔,引发全场惊叹。这一幕不仅成为盛典的科技高光,更象征着数字人技术从概念试验场正式迈入现实应用的新纪元。




中国数字人市场正以惊人速度扩张。2023年,中国虚拟数字人核心市场规模突破205.2亿元,带动周边产业规模超3334.7亿元。行业预测显示,到2025年,这两项数字将分别跃升至480.6亿元与6402.7亿元,形成万亿级市场生态。仅北京一地,从事数字人业务的企业已达2805家,预计2025年当地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资本热度同步飙升。过去两年间,数字人领域融资总额超过44.61亿元,科技创新基金与产业链投资布局密集落地。例如北京数字人基地专项基金募资达2.4亿元,为技术研发注入强劲动力。


数字人爆发式增长的底层支撑是AI技术突破。传统数字人制作成本高昂,一支单曲制作需200万元,演唱会成本高达2000万元。而大模型技术彻底颠覆生产范式:


生产效率跃升:某电商平台数字人定制从30小时缩短至30分钟,音色库生成仅需24小时;


制作成本锐减:某人工智能企业将2D数字人构建数据需求从30分钟压缩至30秒,建模成本降至万元级;


交互智能进化:数字人口型同步准确率突破98.5%,能自主生成直播话术、实时解答问题;


技术普惠化趋势显著。动捕设备成本从百万级降至普通摄像头即可驱动,AI视频动捕引擎让用户无需专业硬件即可实现高精度动作捕捉。


政策支持为数字人产业铺设高速跑道。中国自2016年起连续出台虚拟现实产业扶持政策,将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列为数字经济七大重点产业之一。地方政府同步发力:


北京率先发布全国首个数字人专项政策《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



江苏鼓励虚拟人代言农产品,上海将数字虚拟人纳入时尚消费品产业规划;


全国建立深度合成备案制度,网信办等三部门联合规范技术应用,推动产业有序发展。


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使中国数字人产业形成技术研发-场景落地-标准制定的良性闭环。


数字人正突破娱乐边界,向经济社会全领域渗透:


电商领域:虚拟主播占主播总量40%,超5000万个数字人账号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直播,某化妆品品牌使用数字人后月销量提升3倍;


专业服务:银行数字人员工办理业务,AI普法员解读法律条文,社保数字人解答民生咨询;


文化创新:数字演员参演电视剧,拍摄周期从1个月缩短至1周;博物馆数字讲解员提供沉浸式导览;


应用深度持续拓展。从初期的形象复刻(如名人数字分身),演进至功能服务(虚拟客服、教师),再升级为创造价值(谈判助手、诊疗顾问),数字人正成为生产力工具。


数字人产业已形成基础层-平台层-应用层的完整生态。以北京数字人基地为例,其构建的产业集群包括:


上游:引擎开发、动捕技术、渲染服务企业;


中游:垂直场景解决方案供应商;


下游:文博、零售、医疗等落地应用方;


配套:全国首个数字人存证平台解决版权确权难题。


这种“空间+投资+成长顾问”的体系,使技术研发周期缩短40%,企业协作效率提升60%。当硬件厂商、软件开发商与内容创作者在同一生态中高效协同,数字人的规模化落地便拥有了坚实底座。


当前数字人仍面临三大瓶颈:直播互动时表情僵硬、动作循环重复;高客单价商品转化率仅为真人主播的50%;多轮对话中易出现逻辑混乱。技术侧正聚焦情感计算与认知推理突破,2023年中国数字人相关专利申请量达544件,头部企业加速攻关情绪感知与语义理解难题。


未来三年将是关键窗口期。随着多模态大模型进化与神经渲染技术成熟,数字人将实现从“形似”到“神似”的跨越。当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最终消融,数字人不仅重塑生产效率,更将重构人机共生新文明——这或许正是乐观者眼中,那片星辰大海的真正坐标。

核心产品
    联系方式
      Public QR Code
      官方公众号
      Affairs QR Code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