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屏幕上的“她”对你微笑、交谈、甚至表演时,那份自然流畅几乎让你忘却了眼前并非血肉之躯。数字人,这依托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与深度学习而生的虚拟存在,正以前所未有的逼真度融入我们生活的肌理。从虚拟偶像在舞台上收获万千喝彩,到企业客服数字员工不知疲倦地提供解答,再到历史课堂中“复活”的古人亲口讲述过往——技术赋予的奇幻体验令人目眩神迷。然而,当这扇通往未来的大门豁然洞开,我们尤需清醒:真正的力量,永远在于驾驭它的人,而非工具本身。
数字人技术以其惊人的拟人化能力,为众多领域开辟了崭新天地。在传播领域,它们作为永不疲倦的“代言人”与“主播”,可7x24小时传递信息,大大降低内容制作成本与效率瓶颈;在医疗健康领域,具备专业知识的数字人化身可化身患者咨询的“第一站”,提供基础问诊建议与心理疏导支持,缓解资源压力;教育领域,历史人物“亲临”课堂,科学家“现身”讲解原理,极大提升了学习的沉浸感与兴趣度;服务业中,智能客服与虚拟导览员提供全天候标准化服务,优化用户体验。这些“虚拟员工”不眠不休、稳定高效,正在重塑诸多行业的服务模式与效率边界。
然而,正如古语所警示:“利器在手,易生妄念。”数字人逼真的“面孔”与“声音”一旦被用于歧途,其欺骗性与破坏力远超传统手段。当技术披上伪善的面具,其伤害往往更深、更难以察觉。
伪造与欺诈:信任根基的崩坏利用高度仿真的名人或权威人士数字分身制作虚假视频、音频(即深度伪造),传播不实言论、进行金融诈骗,甚至制造国际事端,其迷惑性极强,严重侵蚀社会信任基础。一张逼真的脸,一段熟悉的声音,便足以编织惊天骗局。
人格侵权与隐私侵犯:数字边界的践踏未经授权采集、复制并使用特定个人的生物特征(面容、声纹、姿态)创建数字人,是赤裸裸的人格权与肖像权侵犯。更令人忧虑的是,技术可实现对目标对象形象与声音的“无中生有”,个人隐私在数字空间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你的“脸”与“声音”,可能不再只属于你自己。
不良内容传播:虚拟面具下的恶意利用数字人形象传播暴力、极端或色情内容,规避对真实人物的追责风险。这为有害信息的扩散披上了一层难以追踪的虚拟外衣,毒害网络空间,尤其对未成年人构成巨大威胁。
身份冒用与社会工程学攻击:信任的精准爆破高度仿真的数字人可被用于精准的社交诈骗。模仿亲友或同事的数字人通过视频通话或消息实施诈骗,迷惑性远超传统电话诈骗,令人防不胜防。屏幕那头“熟悉的面孔”,可能正将你引入陷阱。
伦理冲击与价值扭曲:真实边界的模糊过度依赖或沉迷与虚拟数字人的互动,可能削弱现实中的人际联结能力,模糊真实与虚拟的界限,引发深层的身份认知困惑与孤独感。当“完美”的虚拟伴侣唾手可得,现实中复杂却真实的情感纽带是否会悄然贬值?
因此,以敬畏之心为数字人技术构建坚实的伦理与法律护栏,确保其行进在向善的轨道上,是当下迫在眉睫的要务。敬畏,并非阻碍创新,而是为创新指明可持续的方向。
法律之盾:划定清晰的数字红线亟需完善立法,明确将恶意制作、传播深度伪造内容用于欺诈、诽谤、破坏社会秩序等行为定义为犯罪,并制定相应量刑标准。针对数字人的人格权、肖像权、声音权等新型权利保护,法律需与时俱进,提供清晰界定与救济途径。监管机构应建立针对深度伪造内容的强制标识与溯源机制,提升其可识别性。
技术之矛:以创新对抗滥用积极研发和部署深度伪造内容的检测、识别与溯源技术。探索利用区块链等技术为数字内容提供不可篡改的“出生证明”。开发“反深度伪造”工具,提升公众与平台的防御能力。鼓励科技公司在开发数字人技术时,默认嵌入伦理考量与安全措施。
责任之链:压实平台与应用方重担应用数字人技术的平台与企业必须承担主体责任。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对利用其服务生成的数字人内容进行合规性审查。对用户生成内容(UGC)中涉及的数字人应用,需建立有效的投诉举报与快速处置通道。明确告知用户交互对象为数字人,保障用户知情权与选择权。
伦理之魂:确立不可逾越的价值底线推动形成《数字人技术研发与应用伦理准则》。核心原则应包括:尊重人格尊严与自主权,禁止未经授权的生物特征采集与滥用;坚持诚实透明,清晰标识数字人身份与生成内容;强调技术向善,禁止用于传播非法、有害信息或实施欺诈等恶意行为;关注社会影响,警惕技术对人际关系与社会结构的潜在冲击。
素养之基:提升公众的数字免疫力在全民范围内加强数字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让公众了解数字人技术及其潜在风险,掌握识别可疑深度伪造内容的基本方法,提升对网络信息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倡导健康理性的技术使用观念,警惕过度依赖虚拟关系。公开透明的科普与持续的风险提示至关重要。
数字人技术,这把锋利的双刃剑,其力量源自我们自身。它映照出人类创造力所能抵达的璀璨高度,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折射出人性中可能存在的晦暗深渊。技术的每一次跃进,都是对我们集体智慧和道德底线的双重叩问。
我们拥抱它带来的便捷、效率与全新的可能性,但绝不可在眩目的光影中迷失方向,放任其成为伤害他人、破坏信任、扭曲价值的工具。唯有将敬畏——对法律的敬畏、对伦理的敬畏、对人格尊严的敬畏、对社会福祉的敬畏——深深镌刻于技术发展的基因之中,我们才能牢牢握住这把钥匙。
让敬畏成为我们开启数字人这扇未来大门的首要密码。唯有如此,这扇门后的景象,才能是照亮前路的灯塔,而非吞噬希望的深渊。数字人技术的终极价值,不在于它能多么逼真地模仿人类,而在于它如何被我们——拥有血肉、灵魂与道德选择的人类——用来创造一个更美好、更值得信赖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