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从一个由图像和屏幕主导的时代,迈向一个由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构成的元宇宙时代。这不仅仅是技术的简单升级,更是人类感知和认知世界方式的深刻变革。过去,我们主要通过看书、看图、看视频来获取知识,这是一种单向的、被动的接收。而在元宇宙中,我们通过虚拟化身,在一个沉浸式的数字空间里行动、交互和体验,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得”,而非刻意的“学习”。这种难以言传、只能意会的知识,就是“隐性知识”。元宇宙游戏,正是搭建这种隐性知识数字空间的绝佳场所。
一、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体验:认知习惯的转变
数字技术极大地扩展了我们的感知能力,让我们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获取海量信息。但与此同时,深度伪造等技术也让“眼见为实”变得不可靠,人们对媒介传达的信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警觉。这种对传统权威话语的不信任,促使人们的认知习惯发生了改变。
人们越来越依赖自身的体验和感知来确认信息的真实性。相比于被动接受书本上系统化的“显性知识”,大家更愿意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去感知和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这种趋势与两个现象紧密相关:
首先是碎片化与“元件化”学习。快节奏的生活和短视频的流行,让我们的时间变得碎片化。知识也不再是厚重的书本,而是被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元件”——短视频、信息图、互动模块。我们习惯于在海量信息中快速抓取自己需要的“元件”,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兴趣进行重新组合。
其次是对“强制灌输”的抵触。无论是现实社会还是网络空间,都充满了各种试图影响我们的规则和算法。人们对于明显的说教和灌输会产生本能的反感。因此,能够消解这种抵触心理的“游戏化学习”和“内隐认知”变得更具吸引力。游戏化学习通过趣味性和互动性吸引我们参与,而内隐认知则让我们在无意识的状态下,通过体验和操作潜移默化地掌握复杂知识。这本质上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用户,让他们从身体感知出发,自愿地接受知识。
元宇宙游戏完美地契合了这两种趋势。它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探索的虚拟世界,知识被拆解为环境、叙事、任务等“元件”,玩家通过高度沉浸的具身体验,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地完成知识的內化。
二、游戏是一面“数字镜子”:塑造与重塑自我
元宇宙游戏通过强大的沉浸感,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平行的“数字梦境”。在这个梦境里,我们通过一个虚拟化身来行动,这个化身就像一面数字镜子,让我们得以审视和投射内心深处的自我。
这个过程很像婴儿第一次在镜中认出自己。玩家通过操控游戏角色,并看到角色对指令做出即时反馈,从而与这个数字身份产生认同感。游戏世界暂时隔离了现实世界的规则和束缚,允许玩家以更本真的状态去追逐内心的欲望和想象。
在现实中,我们总会有各种遗憾和缺失。而游戏世界提供了一种“代偿机制”。一个内向的人可以在游戏中成为魅力四射的领袖;一个渴望冒险的人可以探索未知的世界;一个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可以亲身“参与”重大事件。游戏中的虚拟成就和体验,填补了现实中的某种匮乏感。
然而,这面数字镜子既填补缺失,也映照缺失。当我们从精彩的游戏世界返回现实时,可能会产生落差。正是这种落差,促使我们反复进入游戏,同时也驱动我们产生改变现实的动力——希望将游戏中的理想自我部分变为现实。就这样,在虚拟与现实的不断穿梭中,玩家完成了对自我认知的解构与重塑。
三、搭建知识空间:场景、故事与情感
元宇宙游戏并非直接讲述知识,而是通过搭建一个富含知识的数字空间,让玩家在其中通过体验来学习。其搭建逻辑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场景、叙事和情感。
1.构建身临其境的“地方感”
认知离不开具体的情境。隐性知识尤其如此,它深深嵌入在特定的环境和实践中。元宇宙游戏利用数字技术,精细地复刻现实世界的地理风貌和人文景观,或者创造具有独特文化风格的幻想世界,从而构建出强烈的“地方感”。
当玩家操纵角色漫步在充满东方韵味的山水之间,或是穿梭于还原了中世纪风格的城堡街道时,他不仅仅是在看风景,更是在用整个身体感知一种文化氛围。一砖一瓦的设计、环境背景音乐、空气中飘动的云雾,所有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一个“知识场”,让玩家在探索中潜移默化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哲学和美学思想。当然,风险在于这种复刻可能流于表面符号,将复杂文化简单化、刻板化。优秀的做法是让文化符号与游戏玩法深度结合,让玩家通过互动(如完成特定仪式任务)来深入理解符号的含义,而非仅仅观看。
2.提供用户驱动的“多线程叙事”
故事是人类理解世界最基本的方式之一。一个好的故事比枯燥的条文更能让人记住其中的道理。元宇宙游戏通常采用开放世界的设计,拥有庞大多线程的剧情。玩家不是故事的被动听众,而是主动的探索者和参与者。
玩家可以自由选择先体验哪一段故事,通过与不同非玩家角色互动,从多个角度拼凑出世界的全貌。知识就隐藏在这些叙事的因果逻辑、角色动机和任务目标之中。例如,一个关于资源管理的任务,可能暗含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段寻找历史真相的旅程,可能传递了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这种通过自己选择而解锁的知识,因为有了个人情感的投入和探索的effort,会让人记忆更加深刻,理解也更加深入。
3.创造角色“神话”引发情感共鸣
情感是记忆和认知最强的粘合剂。当人们对一个角色或一段故事产生情感共鸣时,相关的知识会更容易被接受和内化。
元宇宙游戏通过塑造丰满的角色背景故事(即“角色神话”)来与玩家建立深厚的情感羁绊。一个角色的信念、牺牲与成长,他所代表的价值观(如守护、诚信、奉献),会通过剧情和台词深深打动玩家。玩家在为角色的命运揪心、为其信念感动的同时,也会不知不觉地认同其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思想理念。这种通过情感体验获得的认识,远比被动阅读口号和教条更为持久和深刻。
然而,也需注意过度情感投射的风险,可能会让玩家陷入非黑即白的简单思维。因此,在叙事中提供多元视角和辩证思考的空间非常重要。
元宇宙游戏以其无与伦比的沉浸感、互动性和开放性,为隐性知识的传播搭建了全新的数字空间。它将知识溶解于场景、叙事和情感体验之中,让学习成为一种自然而愉快的副产品。这为我们,尤其是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一个极具潜力的新阵地。
未来,我们需要更好地利用这一形式,不仅要搭建精美的数字景观,更要注重知识的深度融入和互动设计,避免文化的简单符号化。同时,也需要警惕虚拟沉浸可能带来的认知风险,努力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建立一种健康、平衡的互动关系。只有这样,元宇宙游戏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启迪智慧、传播文化的“理性乐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