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数字淘金热:我们该如何驾驭数字人?
2025-10-10 16:38:10

凌晨三点,当你刷着手机,进入一个直播间,主播正微笑着详细介绍一款产品。他口齿清晰,逻辑严谨,连每一个手势都恰到好处。你可能直到看见弹幕上有人问“主播是真人吗?”,才恍然惊觉,自己刚刚被一个不存在的“人”成功种草了。



这并非科幻电影的场景,而是我们生活中正在发生的寻常一幕。那些被戏称为“硅基打工人”的智能数字人,已经悄然告别了早期“虚拟花瓶”的角色,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驱动下,正成规模地进入直播间、政务大厅、学校教室,成为我们社会运转中一个新颖而独特的部分。这篇文章,就是想和大家聊聊,这些虚拟角色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它们现在在做什么,以及未来可能会带领我们走向何方。


一、行业现状:一场迅猛的数字淘金热


如果要形容数字人行业的发展速度,“坐火箭”可能是最贴切的比喻。有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数字人市场的规模达到了数十亿元人民币级别,同比增长超过八成。预计到2025年,这个数字还将增长到接近六十亿元。市场热情的直观体现是企业数量的激增。在几年时间里,与数字人相关的企业注册量从一万多家猛增到近八万家,年均增长率高达约百分之五十。可以说,各行各业都想在这场数字变革中分得一杯羹。


目前的市场格局,初步呈现出几家领先企业并立的态势。其中两家科技巨头市场份额暂时领先,另有几家专注于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的公司紧随其后。有趣的是,数字人本身也分出了不同的发展路径。成本较低的2D数字人占据了超过七成的市场,在直播电商等需要快速、大规模部署的领域尤为受欢迎。而制作更精良、效果更立体的3D数字人,虽然市场份额不足三成,却在高端文旅、影视制作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赚足了眼球。


这场繁荣的背后,是一场深刻的成本革命。曾几何时,定制一个高质量的数字人花费高昂,堪比一辆豪华汽车,让大多数中小企业望而却步。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有电商平台将其数字人的生成成本降到了千元级别,甚至有技术能让它在普通的消费级显卡上流畅运行。成本的大幅下降,直接引爆了应用场景。虚拟偶像的市场规模已达数十亿元,而更为庞大的直播电商领域,其数万亿元的交易额背后,也有无数数字人主播在日夜不停地贡献力量。


二、技术揭秘:数字人如何“活”起来


一个数字人要从一张静态的“图片”变成一个能说会道、有问必答的“活人”,需要多项技术的协同支持。我们可以形象地理解为,需要为它塑造身体、赋予动作、配上声音,最后装上大脑。


首先是三维建模,这是打造数字人“颜值”的基础。通过高精度的三维扫描技术,可以将真人的面部细节,包括眉毛的弧度、皮肤的纹理,都毫米级地复刻下来。例如,在某位已故文豪的故居,其少年时期的数字人形象,就精准还原了史料中描述的神态特点。现在,有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助力,这个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快捷,有时只需要上传十来张照片,几分钟内就能生成一个专属的数字人形象,比在游戏里创建角色还要方便。


其次是动作捕捉,这让数字人从“电子蜡像”变成了能跑能跳的鲜活个体。这项技术相当于给数字人装上了可以活动的关节。无论是直播主播挥手介绍产品,还是虚拟偶像跳一段复杂的舞蹈,都能通过光学或惯性捕捉设备实时驱动数字模型。有技术公司甚至能仅通过一段音频,就生成出上百个细微的面部表情参数,让数字人的挑眉、撇嘴等微表情都显得自然逼真。


第三是语音合成,为数字人配上动听的声音。早期的数字人声音机械,像机器在朗读课文。而现在,基于先进的端到端语音合成模型,数字人不仅能模仿各种音色,还能根据对话的语境调整语气——讲笑话时带着笑意,解答问题时显得沉稳专业。这项技术还能确保声音与嘴唇开合精准同步,实现“声形合一”。某科技公司复现的一位知名企业家的数字人,其说话的停顿、重音甚至口头禅,都和真人本人如出一辙。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它相当于数字人的“大脑”和“灵魂”。如果说前面三项技术塑造了数字人的“形”,那么大模型就赋予了其“神”。强大的自然语言模型能让数字人理解复杂的提问、自主生成对话内容,甚至根据用户的实时反应调整交流策略。无论是重点中学里的虚拟教师能够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还是电力公司的数字引导员能解答专业的业务咨询,都依赖于大模型打通了“听懂-思考-回应”的完整逻辑链条。


三、应用场景:“硅基员工”的无缝渗透


数字人早已不再是娱乐产业的专属,它们正以“永不疲倦、无需薪酬”的员工身份,渗透到各行各业。


在电商直播间,是数字人最“内卷”的战场。某企业家的数字人带货销售额突破数千万元,部分品类的销量甚至超过了其真人首秀。有电商平台推出的美妆数字顾问,能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产品推荐,转化率接近百分之十。最重要的是,它们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工作,在凌晨两三点依然精神饱满地讲解产品,充分挖掘了平台的“长尾”流量,将闲时转化率平均提升了三成。




在政务服务和文旅领域,数字人成了有问必答、永不厌烦的“虚拟服务员”。在某省属企业的展厅,数字讲解员能够一边引导参观,一边动态演示数据图表,表现比真人讲解员还要稳定和精准。在某文化名人故居,其数字人形象全天候在岗,游客随时可以上前询问与展品相关的历史典故。这些数字人还能与后台业务系统对接,某沿海城市电力公司的数字引导员,甚至可以帮助市民填写复杂的业务表格,将“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升级为“一次不用跑也能办成事”。


在教育和医疗领域,数字人扮演着量身定制的“智能助手”。某知名中学在新建校区的虚拟教师,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教,既能课后辅导学生作业,又能智能分析学生的知识薄弱点。有科技公司的数字人可以作为口语教练,实时监测用户的口型并纠正发音,比真人外教更有耐心。在医疗场景中,数字人可以反复、清晰地向患者讲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还能进行情绪安抚,扮演着“暖心陪护”的角色。


甚至,在情感陪伴这个最需要温度的领域,数字人也开始发挥作用。有的数字人被设计成独居老人的“虚拟孙辈”,能够模仿亲人声音进行日常聊天;更引发讨论的是“人工智能复活亲人”服务,通过逝者生前的照片和音频资料重现其音容笑貌,为生者提供一种情感慰藉。然而,这项服务也伴随着巨大的伦理争议,正如某位已故艺人的家属对未经授权的“AI复活”视频提出的抗议所揭示的:技术无论多么逼真,也难以替代真实情感的联结,有时甚至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四、挑战与隐忧:发展路上的灰色地带


数字人的发展速度太快,而相应的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尚未完全跟上,由此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是侵权问题。前阵子大火的“AI某歌手”翻唱事件,其生成的歌曲播放量数百万,但在未经本人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其声音和形象,实质上侵犯了肖像权和音乐作品的著作权。更隐蔽的是数据隐私风险。创建数字人需要收集大量的人脸、声纹等生物特征数据,一旦这些敏感信息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已有电商平台因过度采集和使用用户信息而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其次是责任界定模糊。当数字人出错甚至“作恶”时,责任该由谁承担?例如,有数字人主播在直播中夸大了产品的功效,消费者购买后发现问题想要维权,品牌方却可能辩称“数字人只是工具,不具备主观恶意”,将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虚拟偶像若生成不当言论误导青少年,其运营公司、技术提供方、内容审核方,谁来承担主要责任?目前法律上还没有明确的界定。


最后是深层的社会心理影响,即过度的情感依赖。有人与虚拟恋人每日交谈,以致影响了现实中的社交能力;也有人沉溺于与“AI亲人”的互动,不愿面对和接受现实中的离别。数字人就像为情感世界加上了一层“滤镜”,它或许能提供暂时的舒适区,但也可能让人逃避真实的生活和人际关系,带来长远的社会疏离问题。


五、未来展望:走向超级智能体


尽管面临挑战,数字人技术的发展步伐不会停止。展望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几个趋势。


技术上将更加逼真。随着多模态交互技术的持续进步,数字人有望全面跨越“恐怖谷效应”(指当仿真度达到一定程度,但又不完全像人时,会引起人们反感的现象),变得不仅形神兼备,还能感知和理解人类的情绪。有行业专家预测,未来的数字人甚至能在特定表现力上超越真人。想象一下,未来的虚拟主播能通过摄像头捕捉你的微表情,实时调整话术和内容,变得比朋友更懂你。


成本将继续下探,走向普及化。现在,个人或中小企业已经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定制专属数字人,未来这一门槛还会进一步降低。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每个人都能够轻松拥有自己的“数字分身”,让它帮你接听电话、参加线上会议,而你则可以节省出时间处理更重要的任务——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的老板不介意。


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是监管必须跟上,为技术的狂奔系上“安全带”。国家已经开始关注到这个领域,新出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就明确了对数字人直播的规范,要求平台对虚拟主播进行显著标识。未来,还需要在数字内容的版权归属、事故发生的责任划分、数据隐私的保护等方面出台更细致的规定,让数字人在清晰的规则框架内“好好干活”,健康有序地发展。


智能数字人,本质上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人类科技惊人的进步速度,也折射出我们自身对于效率、陪伴和服务的永恒需求。它们能不知疲倦地工作,精准无误地解答问题,甚至提供一份独特的情感连接,但归根结底,它们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再智能的虚拟教师,也替代不了真人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和温暖的拥抱;再逼真的数字亲人,也换不回一个真实存在的、有温度的躯体。


面对未来可期的庞大市场规模,当身边的“硅基打工人”变得越来越普遍时,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或许不是技术本身能变得多么炫酷,而是如何让这项技术成为提升我们生活质量的“加分项”,而不是现实世界的“替代品”。因为,最终能决定数字人发展方向的,永远是创造和使用它们的我们——人类自己。

核心产品
    联系方式
      Public QR Code
      官方公众号
      Affairs QR Code
      商务合作